2022 NTT-TIFA歌劇院台灣國際藝術節
結合科技與藝術、美學與科學,「歌劇院2022台灣國際藝術節」(2022 NTT-TIFA)以「改變視角的觀看」為主軸,將於4月2日至5月29日登場,引領觀眾體驗創新科技與表演藝術的虛實轉換與沉浸體驗。
2022 NTT-TIFA展演節目將數位日常體驗融合到演出之中,包括使用3D眼鏡、透過手機與平板電腦擴充觀眾體驗劇場的感受,在虛實轉換中讓觀賞的體驗更飽和。狠劇場《光年紀事:臺北─哥本哈根》,由臺灣影像詩人周東彥與丹麥埃爾西諾文化庭院跨國共製,運用4D Box 智慧舞台浮空投影技術,結合劇場、影像、肢體和科技,以豐富奇幻的視覺影像,刻劃臺灣、丹麥兩位表演者各自的家庭記憶與深刻生命情感。
繼2020年驫舞劇場《看見你的自由步》展覽,今年蘇威嘉《自由步》10年編舞計畫邁入第9年,全面升級攝影技術推出《看見你的自由步2.0》,在歌劇院公共空間打造一座「AR櫥窗」,邀請臺灣7位舞者、1位演員及1位擊樂家,以AR科技持續探索不同領域表演者獨有的身體質地,觀眾將更能近距離感受極緻且獨特的身體樣貌。
新媒體藝術家王連晟的《客廳》展覽與演出,結合人工智慧、實驗聲響與科技影像,走進凸凸廳,機器人便會掃描觀眾的生物特徵,透過程式演算即時生成為觀眾量身訂做的客廳場景,一窺在人工智慧的發展下,機器人與人類共存的未來樣貌。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與臺灣設計團隊攜手合作,全新創作《霞》特別選用日本音樂家清水靖晃改編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音樂。舞者在作品中,會嘗試以畫作勾勒自己的心境,畫作最後將呈現在舞台上,透過交錯的色塊線條與身體動作,喜怒悲欣都將更飽滿立體。
榮獲第12屆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作品、受邀國內外各大藝術節演出的《凱吉一歲》,創作靈感來自美國知名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由動見体藝術家林桂如、董怡芬及科技藝術家王仲堃,運用生活物件、裝置與肢體表演,觸動「樂器」的各種發聲可能,讓觀眾與表演者一起「玩」音樂。這次,《凱吉一歲》特別結合歌劇院小劇場及戶外劇場,打造親子同樂的獨特聲響實驗。
中部藝術新秀創作的實驗基地「新藝計畫」,以「影像與劇場」為題,獲選團隊純白舍Dance Lab以肢體動作與即時影像的《平行視探》,藉多重視角打破觀賞習慣,運用隨處可見的紙箱及空間投影,將凸凸廳轉化為生活中的場景,引領觀眾體驗生活中的不同視角。
歌劇院駐館藝術家鄭伊里,經由觀察辣木樹苗生長過程為創作靈感來源,融合歌劇院建築核心元素:光、空氣、水全新製作《感質》,運用表演者肢體觸碰裝置,現場即時傳遞出電聲音樂,透過多媒體光影設計,打造極具震撼視聽效果的電聲肢體劇場。邱瑗表示:「透過這個作品的撞擊讓我們的感官更加敏銳,感知到人體每個細胞都具有強大生命力。」
2022 NTT-TIFA 在劇場獨家實況放映羅伯.勒帕吉《在月球的彼端》與M&B雙人組《大潮》。被譽為劇場魔法師的加拿大編導羅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自編自導之20週年重製版《在月球的彼端》,以獨特敘事風格及魔幻的視覺編排,創造目不暇給的舞台場景,藉由一對兄弟的故事,呈現人類追尋宇宙奧秘、面對虛無的歷程。
來自法國里昂的科技藝術家組合M&B雙人組,2016年以《Hakanaï》參與白晝之夜演出,驚艷臺北觀眾。作品《大潮》以義大利北部異常大潮現象「Acqua Alta」為靈感,結合舞蹈與動態數位影像,創作如夢似幻虛實交錯的劇場作品《墨黑》。另於小劇場展出運用擴增實境(AR)與虛擬實境(VR)打造的沉浸式單人劇場數位裝置,帶領觀眾透過多重科技體驗,探索現今人與科技微妙的共生關係。
今年春天,歡迎一起走進2022 NTT-TIFA遊樂場,展開這場未知、充滿想像的藝術大冒險。歌劇院攜手日本時尚植萃美粧品牌「THREE」推出優惠套票,凡購買《光年紀事:臺北─哥本哈根》、《霞》任2張票券達指定金額即可獲得「THREE療癒保養禮品組」,詳細購票優惠可至歌劇院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