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空的詩意對話!國光劇團三十週年《精衛》探尋汪精衛的內心世界
國光劇團今年迎來創團三十週年,正所謂「三十而立」,劇團始終以「臺灣京劇新美學」為核心,懷抱敬畏之心承襲傳統,亦以創新思維賦予京劇嶄新生命,在傳承與變革的交融中,孕育出諸多具有開創性的作品。

自去年起,國光劇團即展開三十週年系列活動,精心策劃回顧展演,以經典新編戲碼展現歲月積澱。今年,劇團除持續推出「永恆時尚」系列傳統劇目外,更於上半年隆重呈現全新跨界製作《精衛》。該劇融匯古典文學「精衛鳥」的意象,巧妙映照歷史人物汪精衛的多重面向,以嶄新視角探討歷史與人性,拓展京劇藝術的深度與廣度。

詩意交錯,穿越歷史迷霧再探汪精衛
汪精衛,一位遊走於歷史爭議邊緣的人物,其一生縈繞著愛國與叛國、革命家與詩人等多重身份。國光劇團全新製作《精衛》,取《山海經》中精衛鳥的意象為引,於歷史與詩歌之間穿梭,試圖揭開這位複雜人物內心深處的真實面貌。

汪精衛早年追隨孫中山投身革命,然於抗日戰爭時期選擇與日本合作,因而背負千古罵名。著名漢學家葉嘉瑩曾評其詩作蘊含「烈士情結」與「精衛情結」,而余英時院士亦指出:「汪精衛在本質上應該是一位詩人,不幸這位詩人一開始便走上『烈士』的道路,因而終生陷進了權力的世界。」此言不僅點出其悲劇根源,更呼應國光劇團《精衛》的核心理念:透過詩詞,探尋汪精衛的內心世界,呈現一個更真實、更立體的歷史人物。
藉由多重藝術媒介,折射汪精衛對理想的執著
由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編創的《精衛》,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汪精衛傳」,而是一場融合歷史與幻想的詩意對話。劇作以《山海經》中的精衛鳥為引,構築出一個異想世界,透過京劇扮相的汪精衛(李家德飾)與精衛鳥(黃宇琳飾)跨越時空的對話,細膩呈現其內心掙扎與情感糾葛。劇中的精衛鳥亦象徵汪妻陳璧君,進一步探究其生命中的重要羈絆與心靈深處的糾結。

《精衛》巧妙運用汪精衛寫給妻子冰如的情詩,以及其投身革命時的壯志豪言,鋪陳其性格中的複雜層次,展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本劇融合京劇傳統底蘊、當代舞蹈肢體語彙與詩歌的深邃意境,藉由多重藝術媒介折射汪精衛對理想的執著與對命運的無奈。《精衛》將引領觀眾穿越歷史迷霧,在詩意與戲曲交織的舞台上,探索個人記憶與歷史真相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國光三十,開創當代臺灣京劇新美學
步入第三十個年頭的國光劇團,2025年將以「國光的新戲 / 當代臺灣京劇創作」為核心,透過改編、精修、重製與傳承,深掘「臺灣京劇新美學」的文化內涵。同時,劇團將持續製作全新編創劇目,以開放且靈活的姿態,探索京劇的無限可能,並積極嘗試跨國、跨界、跨領域的藝術融合,拓展傳統美學的嶄新面貌。

4月全新製作的《精衛》,將京劇、舞劇與詩劇交融,不僅在表現形式上跨界,更在層層對話與提問間激盪出深刻抒情,使觀眾得以從中映照自身與時代。5月於雙融域舉辦的「鏡花水月」國光30戲曲劇場光影沉浸展,則是一場探索科技與京劇共融的新美學實驗,為傳統藝術開啟全新感官體驗。

8月,籌備多時的臺法共製計畫將正式登場。此計畫歷經三年醞釀,作品將於臺灣首演後赴法國巡演。不同於一般海外展演,此次合作匯聚法國與京劇藝術家的共同創作,堪稱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而年底的新編大戲,更將大膽挑戰京劇的表現邊界,嘗試演繹智能科技議題,為傳統戲曲開闢前所未有的藝術領域,令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