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工作坊四十載創意流轉,賴聲川南海劇場開講《賴聲川的創意學》探索創意之源

2024年歲末,表演工作坊迎來創團四十周年的重要里程碑。一場別具意義的對話在3月14日晚間於南海劇場展開——導演賴聲川親臨講壇,以《賴聲川的創意學》為題,娓娓道來他四十年的創作心路與藝術思索。

表演工作坊迎來創團四十周年的重要里程碑。

「40年前,1985年3月1日,表演工作坊的第一部作品《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正是在這裡誕生。」賴聲川回望過往,語氣中帶著時光沉澱的溫度。四十年來,他筆耕不輟,創作超過40部原創劇作,作品橫跨舞台、電影、文學,交織出華語戲劇的獨特風景。BBC譽他為「當今最優異的中文劇作家」,美國戲劇評論家Robert Brustein更推崇其為「當代、甚至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亞洲劇作家。」

賴聲川作品橫跨舞台、電影、文學,交織出華語戲劇的獨特風景。

當晚,南海劇場座無虛席,戲劇人、創意工作者與學界人士齊聚一堂,沉浸於賴聲川對創意本質的深刻探索。他分享多年來的創作歷程,細膩剖析靈感如何滋長、如何轉化為舞台上的動人篇章。這本影響深遠的《賴聲川的創意學》已在華語世界突破百萬冊發行,更將於今夏登陸美國與英國,讓更多讀者得以一窺華語戲劇大師的創意智慧。

賴聲川分享多年來的創作歷程,細膩剖析靈感如何滋長、如何轉化為舞台上的動人篇章。

這場講座不僅是一次對創作之道的探討,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讓人們在賴聲川的語句間,重新思索創意如何在生活中流動、累積,最終幻化為動人的故事,照亮舞台,也照亮人生。

賴聲川在講座中提到,人類習慣為事物貼上標籤,這樣有助於理解世界,但同時也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他強調,創作的真正關鍵不在於單純的技巧學習,而是要突破「標籤」所設下的框架,發現標籤與事物之間的縫隙,正是在這個縫隙中,一切皆有可能。

他指出,創意無法被直接教導,它源自於對生活的敏銳觀察和積累經驗。創作者必須學會如何跳脫既有的思維模式,並培養「如何看見」與「如何行動」的能力,這樣才能在日常中激發出創意。

賴聲川還展示了「創意思考金字塔圖」,概述創作的內在結構:從靈感作為生活與藝術之間的橋樑,到智慧與方法構建創作的基礎,再到動力、勤奮、工具與經驗等支撐創意實踐的重要元素。他強調,創作並非孤立的過程,而是生活觀察與藝術實踐的融合與交織,兩者不斷發展,形成創意的循環與進化。

最後,賴聲川鼓勵觀眾從新的視角看待日常生活,以孩童般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他相信,打破固有的認知框架後,創作的無限可能將會展現在眼前,開啟一場無窮的創意旅程。

除了《賴聲川的創意學》講座,表坊也推出經典劇作回歸與新作首演。39年來巡演不斷的《暗戀桃花源》,高雄加演場已於3月15日啟售;相聲劇代表作《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寶島一村》也將分別於六月及九月再度上演。最受矚目的是,賴聲川將於12月帶來的全新創作《那一年,我們下凡》,攜手資深戲劇表演家馮翊綱、宋少卿及金鐘影后許瑋甯,探討現實中的深層問題,開啟藝術與想像的對話。三部作品將於3月18日同時於OPENTIX 啟售。

為了讓更多年輕人能夠欣賞劇場藝術的魅力,表演工作坊推出學生票五折優惠。自3月30日起,學生可憑證件享受此優惠票價,盼更多學子走進劇場,體驗這場藝術的盛宴。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