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U-108 SPACE「殘骸奇聲.跨域雙想」展演計畫

國立臺灣美術館U-108 SPACE沉浸式科技實驗場域,即日起至9月10日推出「殘骸奇聲.跨域雙想」展演創作計畫,這是U-108 SPACE首次以公開徵件方式,評選而出的展演計畫,由電子音樂製作人鄭各均與視覺藝術家邱智群共同打造的跨領域作品。開幕式由電子音樂組合「三牲獻藝」(Sam-Seng-Hiàn-Gē)帶來充滿臺灣民俗儀式性的表演,為長達二個月的展覽揭開序幕,現場吸引許多民眾熱情排隊。

「殘骸奇聲・跨域雙想」影像互動式展覽現場,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國美館陳貺怡館長表示,2021年底,國美館獲得文化部「5G文化科技人才培育暨跨域應用計畫」的支持,將原本的108展間升級為U-108 SPACE。「U-108 SPACE」的命名,象徵108展演空間結構的U造形,串聯四面環景加地面投影的全沉浸式U介面。陳貺怡說,「今天是我上任的第15天,雖然過去沒有參與到這個計畫,但我非常期待這個展計畫和開幕式表演。這次是本館首次以公開方式徵選創作團隊,今年從29組團隊選出 2組,所以鄭各均與邱智群這兩位藝術家能脫穎而出,非常不容易。」

館長陳貺怡致詞,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開幕式貴賓合影,國美館館長陳貺怡(中)、藝術家邱智群(右三)、鄭各均(右二)、製作團隊成員葉廷皓(右一)及劉詩偉(左二)、「三牲獻藝」柯智豪(左三)、岳漢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岳漢(左一),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本次展演計畫由藝術家鄭各均、邱智群及他們的團隊共同完成這個跨域合作的作品。鄭各均是活躍於金音獎、金曲獎及各大音樂表演領域的電子音樂創作人,也是資深專輯製作人,他擅長結合電子音樂與原生器樂,以及各種非典型、實驗類型的音樂創作與演出。邱智群是鄭各均長期合作的視覺創作夥伴,他的創作多以音像演出及跨域合作為主,擅長將臺灣文化符號,融入新媒體動態與影像設計當中,以傳統的符碼衝撞當代的即興能量,產生具有獨特創作元素的作品。

「殘骸奇聲・跨域雙想」開幕式演出團體「三牲獻藝」於展間合影,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兩位藝術家將所屬音樂創作團體「三牲獻藝」極具特色的傳統廟會風格,以及「非/密閉空間」在即興音樂及聲響互動的探索,結合在本次創作計畫的展演當中。影像視覺風格則是由國產遊戲《打鬼》的製作團隊漢岳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D場景建模,以遊戲場景中的「賽博宮廟」風格為基底,結合邱智群的影像進行視覺創作,打造出一個既復古又具有未來感,並專屬於U-108 SPACE的虛擬儀式場域。此外,透過傳感器偵測觀眾的腳步位置與動作,即時觸發古琴、通鼓、揚琴等不同樂器的聲響與音階,讓觀眾與藝術家一起完成創作。

「殘骸奇聲・跨域雙想」開幕式由電子音樂組合「三牲獻藝」進行開幕表演,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除了影像互動式展覽,同步規劃開幕及閉幕各2場次的即時音像演出。今天的開幕表演,由電子音樂組合「三牲獻藝」,以傳統廟會音樂元素為文本進行現場演繹,並將音樂連動展覽影像,解構6個不同影像場景,產生即時的視覺動態變化,呈現更具沈浸感的360度環繞音像演出。「三牲獻藝」是一個落實風土採集,將電子音樂與臺灣廟宇音樂元素混種、融合的電音演出團體。由知名音樂製作人──柯智豪(Blaire KO)所發起,加上另位兩位音樂圈重量級電音製作人──鄭各均、黃凱宇(fish.the)所組成,以陸、海、空三方神獸姿態來形塑角色,成為一種混種神獸的概念象徵,並搭配上視覺藝術家邱智群共同結合而成的藝術團隊。多次入圍金音獎、金曲獎。

「殘骸奇聲・跨域雙想」影像互動式展覽現場,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9月9日的閉幕表演,將由鄭各均與管樂手謝明諺創立的實驗電子音樂組合「非/密閉空間」(Non-Confined Space)帶來融合實驗電子音樂和原聲樂器的即興演出。此外,也將於演出後特別安排「After Party」,邀請深耕臺灣電音文化已久的DJ Scott Noise 等神秘嘉賓與現場觀眾互動演出,以「派對文化」為概念,嘗試將臺灣多元藝術領域跨界連結,齊聚國美館U-108 SPACE進行交流。

「殘骸奇聲・跨域雙想」影像互動式展覽現場,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殘骸奇聲.跨域雙想」即日起於U-108 SPACE正式登場,歡迎觀眾邀請親朋好友逗陣來參觀體驗!感受肉身穿梭於賽博宮廟之中的奇妙沉浸式體驗。相關展覽及演出訊息請參考國美館官網與臉書粉絲專頁。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