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2023年度科技藝術大展—「你正在工作嗎?」8/12創作多元展出

大家每天忙碌的工作,但工作的意義為何?工作對於人生又有何意義呢?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年度國際科技藝術大展,今年便是以「你正在工作嗎?」為題,今(9)日舉辦記者會,國美館長陳貺怡、多位策展人及藝術家出席。來自英、法、日、德等8國的藝術家,除了帶來聲光、影像藝術的作品外,今年也藉由多元的創作手法,例如平面繪畫與NFT數位的結合、電腦AI繪圖、行為藝術、大型裝置作品等,探討勞動、休閒、娛樂之間的關係。策展團隊希望重探勞動的本質,並且引領觀眾進一步理解當代社會中工作與生活風格的現況與難題。展覽將於8月12日至11月5日在國美館展出。

(左起)藝術家羅西.吉本斯(Rosie Gibbens)、藝術家吳梓寧、國立臺灣美術館長陳貺怡、策展人麥克.斯塔布斯(Mike Stubbs)、策展人陳明惠。

國美館表示,展覽由英國策展人麥克.斯塔布斯(Mike Stubbs)與臺灣策展人陳明惠共同策劃,邀請藝術家一同思考當代社會工作型態與生產方式的轉換,提問且試圖定義「何謂工作?」或者「工作為何?」。策展人麥克.斯塔布斯(Mike Stubbs)同時也具備藝術家的身分,長年透過跨領域的研究與創作實踐,探討權力、科技、工作與身分等議題。

國美館館長陳貺怡表示,「工作」在藝術史上是非常重要的議題,18世紀洛可可藝術家夏丹的作品〈家庭教師〉,呈現家庭教師在教導小朋友正在工作的情形,但畫面中的地板上則是球拍、玩具與牌卡,這件作品把工作與休閒(遊戲)分開,當時的人認為工作的價值超過休閒(遊戲),但今日工作的價值一定會超過休閒嗎?以前我們認為工作與休閒是分開的,但今日二者界限卻很模糊。陳貺怡說,「藝術家一定都有這樣的經驗,父母可能會說,你怎麼不出去工作呢?但事實上藝術家從事創作即是在工作。疫情來了,大家都在家工作,所以工作一定要出去嗎?」現今電競遊戲也變成是一種工作,因此透過本次展覽,讓我們去思考工作的定義、本質和價值。這次展覽除包含科技藝術,也有行為藝術,例如羅西.吉本斯與謝德慶,尤其這是謝德慶首次在國內的展覽,值得期待。

國立臺灣美術館長陳貺怡致詞

以影像、表演和新媒體裝置等創作方式傳達其思考。他曾任利物浦藝術及創意科技基金會(FACT)總監,以及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媒體與策展學程的教授。共同策展人陳明惠目前為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專任副教授,以及成大藝術中心視覺藝術總監、第十一屆臺灣女性藝術協會理事長,已經策劃過超過30場當代藝術展覽,研究領域包含當代視覺文化、後殖民理論與新媒體與科技藝術等,關注於科技、性別與身體等面向。

策展人麥克.斯塔布斯(Mike Stubbs)、策展人陳明惠(右)合影。

策展人麥克.斯塔布斯(Mike Stubbs)表示, 透過本展,他試著提問:我們工作的目的與價值到底是什麼?人類生存的意義是什麼?我們到底生產出什麼產品?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些東西?對環境是好還是壞?帶來什麼樣的衝擊?我們是否過度生產與開採呢?

策展人陳明惠表示,這次展覽非常不容易,不只展出每位藝術家的一件作品,而是每位藝術家的個展,這次展覽雖分為「從煤礦開採到數據挖掘」(coal mining to data mining)、「自我剝削」(self-exploitation)及「下班打卡」(clocking off)三個子題,但事實上有些藝術家是跨子題。我們身為藝術家是幸運的一群,因為我們的工作是很享受且有收入,我們的工作、興趣和娛樂是緊密相關的,本展讓我們重新省思生產與勞動的關係。

本展將勞動與工作的定義追溯至工業革命,探討從以勞動換取資本到發達資本主義所帶出的各種經濟交換模式,以及近數10年轉向大數據與數位媒體的注意力經濟之發展歷程。過去極具勞動性的工作方式,也在後疫情時代的今日,逐漸演變成數據收集和虛擬網路互動的收益模式,使勞動、休息及娛樂之間的連結更為密不可分。

莫奔(莫里斯‧貝納永),〈城市廣告價值〉(螢幕截圖),2022,錄像,4分鐘54秒循環播放。藝術家和奧沙藝術基金提供。
陳乂,〈道- – – -〉,2023,錄像裝置,尺寸視場地而異。陳乂工作室提供。

「你正在工作嗎?」展覽旨在從不同世代的觀點中激發新的應答與對話,並透過易於理解的提問與啟發性的作品,從多樣的取徑思考關於工作的不同面貌。展覽也提供了觀眾參與、教育與勞動相關的跨學科對話的機會,在這個藝術家與觀眾共同工作的空間,探索3個子題「從煤礦開採到數據挖掘」(coal mining to data mining)、「自我剝削」(self-exploitation)及「下班打卡」(clocking off)。

西蒙.丹尼,〈久益環球半自主長壁採媒 7LS8採煤機紙板展示〉,2019,鋁製展台框架、蜂窩紙板 UV 影印、不銹鋼電纜、螺紋桿和螺栓、鋁桿、木材,約154 x 595 x 347 公分。藝術家及紐約Petzel畫廊提供。圖片拍攝:傑西‧亨尼福德/新舊藝術博物館。
哈倫.法洛基,〈工人離開工廠〉,1995,錄像,36 分鐘。藝術家家屬提供。
約翰.傑拉德,〈西部旗幟(紡錘頂油田,德州)〉,2017,實時運算模擬影像,尺寸視場地而異。藝術家收藏。藝術家及紐約Pace畫廊提供。

國美館指出,本次邀請了來自包含英國、法國、日本與德國在內的8個國家共13位(組)藝術家,以各自的創作方式與關注方向回應展覽議題,不僅討論最新的NFT與數位挖礦等前沿議題,如西蒙.丹尼(Simon Denny)與約翰.傑拉德(John Gerrard)以詩意方式呈現的石油開採之模擬運算影像,彼此間深刻的議題連結與開啟的美學衝突,也藉由觀念與行為藝術表達了對於勞動與精神面向的重視,例如臺灣藝術家吳梓寧的作品扣合臺灣早期家庭代工史,也同時撥弄了與美術館合作的藝文勞務關係。

羅西.吉本斯,〈計劃性淘汰〉,2022,織物、填充物、膠帶、聚氨酯泡棉、條帶、皮鞋、印表機、紙本掃描、口香糖、拼貼地毯,220 x 55 x 55 公分。藝術家提供。
侯怡亭,〈Kill 8 Seconds〉,2023,錄像裝置,尺寸視場地而異。藝術家提供。3D模擬圖:張博智。
謝德慶,〈一年行為表演1980-1981〉打卡,1981,行為表演,紐約。藝術家提供,紐約。圖片攝影:沈明琨。
黑川良一,〈rm〉,2014,十六頻道三原色頻閃燈,四聲道環場音效,4分鐘,尺寸視場地而異。藝術家提供。

而你哥影視社有限公司所呈現的移工宿舍場景(名副其實的「場景」,scenery),結合以移工為主角所拍攝的紀錄影片,一舉將美術館的場所精神轉化為日常的、庶民的,以及更為貼近的社會場景,逼使美術館觀眾注視同一世界所發生的潛伏且零碎的故事。

軟工業,〈造一個更好的捕鼠器〉,2014,遊戲軟體。藝術家提供。
希朵.史戴爾,〈太陽工廠〉,2015,錄像、高解析單頻道錄像環境、冷光發光網格、海灘椅,23分鐘。藝術家提供。圖片CC 4.0 希朵.史戴爾。圖片由藝術家、紐約Andrew Kreps畫廊、柏林/巴黎/首爾Esther Schipper畫廊提供。

「你正在工作嗎?」為期3個月的展期間,除了有藝術家座談之外,亦規劃有數場的工作坊、導覽等教育活動,展期自8月12日開始,將於國美館101展覽室盛大開展。更多展覽訊息將陸續釋出,詳細資訊敬請密切注意國美館官網(https://www.ntmofa.gov.tw/)與臉書專頁。

吳梓寧,《工人智慧-反聖誕賀卡競賽》,2023,ChatGPT,Midjourney,Discord社群,4K可連網平板或筆電,4K投影機。藝術家提供。
你哥影視社,〈宿舍Ký Túc Xá〉,2023,影片裝置,尺寸視場地而異。你哥影視社提供。

「你正在工作嗎?」
展覽時間:2023年08月12日至2023年11月05日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101展覽室

Similar Posts